从家庭作坊、草根工业到全球纺织产业链的关键一环,福州新区(长乐区)的纺织产业经历了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如今,面对全球产业链重构、同质化竞争加剧等挑战,福州市长乐区总工会积极作为,通过一系列“精准喂招”,为纺织企业注入“AI秘籍”,助力产业数字化转型,铺就职工技能跃升与产业数字化转型“快车道”。
聚焦“痛点”,培训直击技术转化“瓶颈”
传统纺织企业如何突破技术瓶颈?一线职工如何掌握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密钥”?2025年,长乐区总工会联合多方力量,围绕功能性纺织品研发、AI工具实战应用等领域,组织开展了9场“硬核”培训,惠及一线技术工人及企业管理者近三千人次,让他们“带着问题来、拿着方案走”。
4月24日,长乐区总工会“劳模工匠助企行”专项行动带着“纺丝产品分类及下游用途”纺织产业技术工艺专题培训走进福建恒申合纤科技有限公司。中科院海西研究院福建物构所博士后、闽江学院服装与艺术工程学院实验中心主任陈志倾情授课,深度剖析涤纶、锦纶、氨纶等纺丝品种的生产、制造及回收工艺,提升职工对纺丝产品的认知深度与实践能力。5月9日,长乐区总工会助力职工创新创业技能提升培训计划——“功能性服装的纺丝应用案例”专题培训再次走进这里,邀请福建省功能纺织纤维及材料重点实验室主任、省纺织工程学会副会长李永贵,围绕功能性纺织品开发前沿技术,为一线技术人员答疑解惑,提供研发方向指导。
陈志博士帮助纺织行业职工梳理从原料选型到性能测试的全流程技术逻辑。(长乐区总工会 供图)
“课程教会我们如何通过物理机械性能指标分析预判产品性能,这种‘数据驱动质检’的模式,能让我们的质量管控效率大大提升”“课程不仅解答了技术困惑,更帮助我们理清了市场导向的研发方向”……福建恒申合纤科技有限公司的一线技术工人在参训后分享的感言,正是培训实效的最佳注脚。
AI赋能,助力企业“智”造转型
当前,人工智能已悄然融入我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更成为推动各行各业变革的重要引擎。面对企业AI管理应用需求,长乐区总工会积极搭建学习交流平台,为纺织产业数字化转型注入智慧动能。
3月24日,“DeepSeek应用技能”主题培训在长乐区总工会举办,福州市AI领域劳模工匠专家库成员、福建省数字经济促进会人工智能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海峡两岸(福州)职工创新创业创造中心特聘AI导师黄进到场授课,深入剖析DeepSeek工具在降本增效、流程优化、决策支持等场景中的实战价值,“理论+案例+实操”三位一体教学模式生动演示了AI工具选型、精准提示词设计、长文本智能分析等核心技能。5月27日,黄进又走进永荣锦江股份有限公司,开展《拥抱AI,DeepSeek在管理场景中的运用与能力提升》专题培训,围绕“智能指令下达”“知识库构建”“智能体开发”等核心模块,系统拆解AI工具在管理场景中的实战逻辑,让AI技术转化为“看得见的生产力”。
黄进为纺织行业职工系统拆解AI工具在管理场景中的实战逻辑。(长乐区总工会 供图)
“现在只要将需求用简明指令告诉AI,例如‘下周订单量多少吨,优先保障A类客户’,系统就能自动生成多套排产方案并标注设备负荷风险。”福建永荣锦江股份有限公司职工在学习后表示收获满满。
技能提升与产业升级“双轨并行”
辅布司全球纺织面辅料S2B工业互联网平台搭建AIGC智能设计共享平台,可快速生成高质量蕾丝图案,将行业研发成本降至原来的20%;福建东龙瑕疵AI视觉识别检测项目试点以来,瑕疵检出准确率从70%提升至90%,预计每年可节省成本数百万元;金源纺织构建的“云、管、端”一体化5G智慧工厂带来的效益十分明显:机台利用率提高22%,总体生产效率提升11%,员工平均产量提高8%,良品率提升12.7%,能源利用效率提升17.2%……在长乐这个“千亿纺织之城”,纺织企业正积极拥抱技术变革,将AI、智能制造等新技术广泛应用于生产、管理、设计等各个环节。
纺织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关键在技术,核心在人才。未来,长乐区总工会将继续精准锚定纺织产业升级需求,推进“企业智能化改造”与“职工技能提升”双轨并行,以技术赋能职工成长,以创新驱动产业变革,为福州新区(长乐区)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厚植新质生产力发展沃土,提供坚实有力的人才支撑。(陈家琳 陈文菲 林滢)
美港通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